1、顏色和透明度 水體根據污染物的組成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常規水質檢測主要是根據水的顏色來推斷水中雜質的種類和數量。例如粘土使水變黃,硫化氫析出的硫磺使水變藍,各種藻類分別呈黃綠色和棕色。水質透明度是指水中雜質對透光的阻礙程度。如果一個白色或黑色的圓盤被水層腐蝕,調整圓盤的深度直到可以看到,此時圓盤的深度和位置表明它的透明度。因此,可以通過標記的透明度來判斷水質狀況。 2、微量成分 水質的微量成分主要通過水質檢測儀器進行分析。這些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譜法、氣相和液相色譜法、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系統地理解各種水質指標的含義至關重要。對于任何水生生態環境,檢測和分析結果都是通過嚴格挑選的指標進行的。總之,水質的微量成分必須通過這些儀器進行檢測。 3、氧化還原和電化學方法 最典型的常規水質檢測方法是氧化還原法和電化學法。離子選擇電極有水的電導率、氧化還原電位,以及包括pH在內的多種金屬離子等各種指標。其中大部分以溶解量和氯離子含量為指標。 4、加熱和氧化劑分解方法 該方法主要使用有機化合物,包括有機物和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或分解過程中消耗的氧氣的含量作為水質檢測的指標。 5、溫度和中和方法 其中,溫度是最常用的水質檢測方法之一。因為水的許多物理特性和水中發生的化學過程都與溫度密切相關。不同水源溫度不同,但地表溫度與當地氣候條件有關,其變化范圍為1-30℃,而海水溫度變化范圍為2-30℃;中和方法主要包括水體的酸堿度。 6、固體含量 天然水中所含的物質大多為固體物質,往往需要測量儀器的含量作為直接水質檢測標準。各種固體含量標準可分為三類:第一是懸浮物。過濾水樣后殘渣干燥后剩余的固體物質的量,即懸浮物的含量。第二,總固體。水樣中殘留的固體物質總量,在一定溫度下可蒸發干燥,可作為常規水質檢測標準之一。第三,統計實體。溶解性固體主要包括榮譽水的有機物和無機鹽類,總固體含量為懸浮物和溶解物之和。另外,各種固體含量的測定都是按重量進行的,測定后的蒸發溫度對結果影響很大。
本文連接:http://www.xz7788.com/newss-1668.html
|